文化部長鄭麗君與科技部長陳良基日前利用參與「文化科技論壇」的公開場合,宣布兩部將共同訂定「文化科技政策綱領」,期能打造文化科技永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助台灣原生內容打進國際。



在傳統的觀念印象中,文化和科技這兩個領域,彼此之間即使不是八竿子沾不到邊,至少也少有交流、融合的情事。從而在政府組織的分工體系中,文化部與科技部的定位與職司,自然也就少有交集。而今,兩部竟然打破本位慣性,嘗試推動跨部會的合作,不僅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無疑更是值得肯定與期待之舉。

談起跨領域、跨部會的交流合作,除了可以匡正部會之間各自為政的積習,誠如鄭麗君部長所強調,面對數位科技時代,若科技政策、科技產業結構缺乏文化想像;抑或文化工作者與文化產業,缺乏科技素養與技能,無疑將限縮各自專業領域的發展空間,進而影響各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同樣是基於對數位科技時代所帶來劇變的認知,其實不論是產業實務界,抑或是教育領域,跨領域整合與跨領域專長人才的培育,這些年來早已成為各自領域經營發展的新主流。最鮮明的例證,自然當數物聯網新經營型態的風起雲湧,以及金融科技整合發展的日新月異。而在教育領域,感受到這股浪潮的衝擊,近年來不只傳統院系頻繁出現自我定位的調整,以及裂變或整合,不少大學更以招收不分系的院學士班為招生新訴求;乃至於鼓勵、要求大學部學生應選修跨領域的雙專長甚或三專長之學位學程。此外,傳統理工醫科技院系與人文、社會、藝術院系之間,進行跨領域的教學與研發,同樣也已成為國際間大學辦學績效的新評量指標。

正是基於對這種跨領域學習與產業整合的國際潮流趨勢的認知與體會,我們對於文化科技平台的即將正式啟動,給予正面的肯定與期待。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科技部與文化部並不以共同訂定「文化科技政策綱領」為已足。鄭麗君就已公開喊話,表示文化部很期待跟經濟部合作,打造虛擬的知識創新網路平台。除外,她更明白指出,教育、文化、科技三個部會,是攸關台灣軟實力發展的部會,因此除了與科技部攜手合作之外,文化部近期也將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文化體驗教育,及進行重點人才培育。對此,我們除了佩服鄭部長的高瞻視野與勇於任事的精神之外,在相對僵化的政府行政體系中,文化部能否突破重重樊籬,逐一落實與包括科技部、經濟部與教育部等三個不同部會的跨領域合作方案,乃至於進一步擴及包括原民會、客委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其他相關部會更廣泛而全面的合作,無疑也將成為觀察內閣團隊是否能落實行政一體的重要指標。

除此之外,由兩部共同訂定的「文化科技政博客來網路書店 策綱領」,最後是否真能打造出足以永續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以協助台灣的原生內容打進國際,而不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原創內容,以致淪為他國文化想像的代工。鄭部長的此一論述與定位,強調台灣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種超越式的文化想像。然而,這其中不論是指陳台灣不應淪為他國文化想像的代工,抑或期待能激發社會對未來台灣社會轉型的新想像,似乎很容易被外界聯想就是想擺脫成為傳統中華文化想像的代工,而要凝塑出超越傳統的專屬台灣原生內容的文化新想像。

我們做出這樣的推論,並非無的放矢。其實包括近來文化部積極推動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表面強調尊重各種族群母語的平等發展,但姑不論此舉是否要藉去除獨尊華語,以進一步落實去中國化,即以文化部強調要透過國家文化記憶庫、再造歷史現場等計畫,以提供具台灣文化DNA的內容來發展文化經濟的政策走向來看,似乎把傳統中華文化視為形塑台灣文化DNA的包袱與絆腳石。但五千年中華文化的豐厚內涵,其實應該是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資產而非包袱。文化部想要切斷與傳統文化的臍帶關係,無疑是著眼於政治的考量,但想要培育台灣原生內容打進國際,卻捨棄豐厚、現成的傳統文化資產,所謂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而今應該說錯誤的政策只會是既誤國更添亂!

(工商時報)博客來
3D2B4BF0E4B5DCB4
arrow
arrow

    kmku26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